第一届博物馆中小学美育课程创新奖回顾

       2022年2月22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的“镜像艺博——博物馆中小学美育课程创新奖”评选活动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隆重举行。

       “镜像艺博”中小学美育项目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米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共同启动,意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清华艺博的优质展览和丰富馆藏转化成美育教学资源,打造沉浸式美育课堂,服务于中小学美育教学,提升学生人文和审美素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国家先后下发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与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意见,倡导博物馆和中小学校要建立关于美育的纽带关系。清华艺博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博物馆优质美育资源落地变成中小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镜像艺博”项目形成博物馆、企业、学校、教育研究多方合力,把博物馆资源利用信息手段映射到各个学校,以海淀区为试点,探索建立成熟模式,向偏远欠发达地区推广。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

       清华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方军、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教授吕鹏、北京米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韩晓然、清华艺术博物馆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张晓、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张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育研究中心万璐璐等博物馆及教育行业专家担任创新奖专业评委。北京市八一学校艺术中心主任张尊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美育中心负责人张诚、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科技信息技术主任唐笑、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邓玉江和陈玲等海淀区各中小学具有丰富美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奖学校评委。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杜鹏飞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育中心主任 赵方军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教授 吕鹏

北京米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韩晓然

学校评委代表(从左往右:邓玉江、唐笑、张诚、张尊高)

       入围复赛的十三组选手有中小学美育教师、博物馆文博工作者,也有高校师生等,参选的中小学美育课程方案均围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和馆藏资源进行设计和研发。选手们采用单元说课、视频短片、模拟课堂、作业展示等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演和答辩,专家评委们进行现场打分和点评。

       最终有6组课题分获“镜像艺博——博物馆中小学美育课程创新奖评选”的一、二、三等奖。《清华藏珍·明式家具》课题组获得一等奖;《织绣艺术传国风》和《纹样的无声之韵》课题组获得二等奖;《华夏之华我的家》《探秘中国古代铜镜》《丝绣撷英》课题组获得三等奖。

       一等奖:《清华藏珍·明式家具》

       组员:黄静 所在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二等奖:《织绣艺术传国风》

       组员:马誉珂、倪葭、高文静 所在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西城区少年宫

       二等奖:《纹样的无声之韵》

       组员:陈馨、孟娜、时佳、崔楚旌 所在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三等奖:《华夏之华我的家》

       组员:王燕斌、高晓云、姚红 所在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三等奖:《探秘中国古代铜镜》

       组员:王迪 所在单位:北京建华实验学校

       三等奖:《丝绣撷英》

       组员:崔德政、毛肖晶、陈玉萍、林系 所在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红英小学

       《华夏之华我的家》《镜像艺博--织绣华章以衣裁道》《美育人生--吴冠中的艺术》《纹样的无声之韵》《丝绣撷英》等课题组获“最受学校喜爱奖”。

       获奖课题在进行成果转化后将被切实运用到美育教学实践中。适合中小学的美育课题经进一步完善后,将被制作成适用于沉浸式课堂的多媒体课程资源;适合公众教育的美育课题,将成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课程。

       本届创新奖评选活动尾声,主办方宣布2022年第二届“博物馆中小学美育课程创新奖”评选活动启动,新一届评选将进一步扩大征集范围和入选规模,留给申请课题组更充足的研发设计时间,并为入选选手提供先进的沉浸式课堂场地用于课程录制。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镜像艺博”美育项目打造成国内博物馆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品牌标杆,成为博物馆融入中小学美育的实践先锋。